後疫情時代,中國已進入「內循環」經濟,北戴河會議之後一系列政策調整陸續有來。人民銀行與住建部上周末召開房地產企業座談會,推出地產企業融資新規,被認為是說了多年的中國經濟去地產化終於邁出實質一步,防範房地產泡沫成為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灰犀牛。
人民銀行官方表示,此舉是為進一步落實房地產長效機制,實施好房地產金融審慎管理制度,增強房地產企業融資的市場化、規則化和透明度。不過,會議新聞稿未公布融資新規詳情。此前,市場傳聞當局將控制房企的債務規模,設置「三道紅線」︰(1)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%、(2)淨負債率大於100%、(3)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。
應對中美緊張 須解除房地產高債務率
決策層在此時收緊地產融資,其中有兩方面考慮。第一,近期人民銀行黨委書記、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曾發文表示,房地產泡沫是威脅金融安全的最大「灰犀牛」。中美硬撼趨勢下,防範金融戰帶來風險,必需要解除房地產債務率高企的警報。
在經濟下行期內,房地產企業已嚴重依賴高負債運轉,如1至7月房地產資金來源按年增長0.8%,首次轉正,較1至6月提高2.7個百分點,已連續5個月大幅走高。根據數據顯示,目前內地前100強的地產商中,約40%都在「三道紅線」之中,包括一線房企恆大、富力、融創、金科等。其中,負債率最高的恆大,去年底已高達83.55%,負債總額達1.75萬億元(人民幣,下同),碧桂園和萬科負債額也高達1.56萬億和1.34萬億元。房地產企業去槓桿,已成為危急時刻迫在眉睫任務。
內循環經濟時代 房地產功能重新定位
第二,是「內循環」時代對房地產功能的重新定位,未來要將金融和地產放在一起控制,避免資本都集中在這兩個行業,成為實體經濟的「抽水機」,確保「內循環」能夠循環得起來。
事實上,中國經濟「內循環」並非在疫情之後才開始,2003年加入世貿組織後進入國際大循環,至2008年中國經濟主要是由出口驅動的「外循環」模式運行;2009年金融危機「四萬億投資計劃」推出後,實際中國經濟已轉向投資驅動的「內循環」為主,「外循環」為輔的運行模式。直至中美如今新冷戰鐵幕拉下,才徹底轉向「內循環」。
收緊房企融資閘門 才能力谷實體經濟
但在過去十年投資拉動的快速發展中,房地產成為中國經濟的支柱,其產業鏈之長、對經濟拉動作用之快,其他行業難以企及。當局將房地產調控作為經濟管理的手段,經濟過熱時收緊、經濟減速時放開,因此造成政策總在搖擺的事實。
至決策層提出「房住不炒」,令住房回歸居住功能之後,中國經濟開始緩慢的「去地產化」過程,但政策始終停留在從消費端以行政手段抑制需求,並未從融資端限制房地產企業的舉債規模,令每次經濟下行時,房地產融資槓桿率再度抬頭。
但在「內循環」預期下,貨幣當局仍不願採取貨幣大放水方式刺激經濟,就需改善貨幣流向股市和樓市的慣性,收緊房地產企業融資閘門,才能令資金有效進入實體經濟,確保「內循環」經濟的健康和可持續。
【中國經濟】美媒:中國遇史詩級樓市泡沫難題 規模達400萬億
【中國樓市】深圳搶房大戰又上演 千人通宵排隊 開發商急停認籌
【内地樓市】圍堵資金違規流入樓市 深圳監管嚴查信貸資金違規購房
本報駐京記者:潘攀
緊貼中國國情最新發展,Bookmark hket.com 中國頻道
August 26, 2020 at 08:43AM
https://ift.tt/32ptuxv
「內循環」經濟設地產融資新規防金融灰犀牛- 香港經濟日報- 中國頻道- 經濟脈搏 - 香港經濟日報
https://ift.tt/3ddfeez
Bagikan Berita Ini
0 Response to "「內循環」經濟設地產融資新規防金融灰犀牛- 香港經濟日報- 中國頻道- 經濟脈搏 - 香港經濟日報"
Post a Comment